参展热线

电话:0579-85415333

客服热线

电话:0579-85415444

广告服务

电话:0579-85415525

酒店预订

电话:0579-85415888

展品寄存

电话:0579-85415568

产业财经

义乌市场:温州眼镜PK杜桥眼镜

来源:中国(义乌)文交会 作者:文交会 发布时间:2006-04-13 收藏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

温州眼镜PK杜桥眼镜

商城义乌演绎以弱胜强案例

编 号: 335032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fqq6439.JPG  
文件大小:151K  
高 X 宽:337 X 450  
说明:fqq6439.jpg

编 号: 335027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fqq6438.JPG  
文件大小:117K  
高 X 宽:337 X 450  
说明:fqq6438.jpg

编 号: 335132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fqq6435.JPG  
文件大小:78K  
高 X 宽:337 X 450  
说明:fqq6435.jpg

编 号: 335022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fqq6437.JPG  
文件大小:144K  
高 X 宽:337 X 450  
说明:fqq6437.jpg

编 号: 335022    
摄影作者:   
文件名:fqq6437.JPG  
文件大小:144K  
高 X 宽:337 X 450  
说明:fqq6437.jpg

文/图 本报记者 何晖

    大企业高端产品、小作坊低档产品,两者的力量对比显而易见,两者较量的结果理应是前者胜券在握。但是在义乌,在眼镜这个行业,背靠大企业的温州眼镜与小企业支撑的台州杜桥眼镜的较量,后者却成为了最终的胜者。

你进我退

    4月7日,在宽敞明亮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二期眼镜交易区,记者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。有的摊位人声鼎沸,有的则门可罗雀。义乌眼镜协会副会长、温州眼镜商李少锋告诉记者,生意不错的大多是杜桥人经营的摊位,而生意惨淡的基本是温州人的摊位。
    他介绍说,整个经营区共有330多个店面,260多个经营户,原来其中有温州经营户57个,店面85间,但是目前实际剩下的温州经营户不到20家。一些经营户已经撤离义乌。“如果生意不好,我们也会选择离开。”一温州眼镜经营户告诉记者。事实上,这已经是温州眼镜第二次大规模的撤离义乌。
    李少锋可以算是义乌眼镜市场中的元老。2000年就是他和一些温州客商来到义乌准备创办眼镜市场,后来义乌商城集团因势利导办起了眼镜市场,当时温州客商有40多家。然而市场形势让这批温州人始料不及。“由于义乌市场外商基本是中东客商,他们需要的基本是低端产品,而温州眼镜基本针对欧美客户。产品不对路,导致后来温州眼镜的撤离。”李少锋说。这一次是温州眼镜第一次集体离开。
    随着新眼镜市场的迁址、扩容,义乌商城集团希望借助温州眼镜提升眼镜交易区的产品档次,于是向温州客商提供远低于市场价的摊位吸引他们入驻。再次满怀希望而来的温州人很快发现,市场需求虽然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,中高端眼镜的需求开始增多,但是他们在经营模式和订单模式上遭遇了新的困难。一温州客商告诉记者,温州眼镜在义乌的经营模式基本是厂家直营,一个店面只经营自己的产品。如果产品种类丰富程度不够,是很难吸引客户的。更为致命的是,温州企业由于相对规模较大,每年的订单在年初就已经基本确定,如果从义乌接回的订单不大,是很难排进生产计划的。即使勉强进入计划,缴货时间基本要30天左右,而这些订单的缴货期限基本只有一个星期。“接到单子缴不了货,没有单子,租金、人工费又必须支出,没有钱赚,只好走人。”李少锋介绍他的老乡们的困境。
    与温州眼镜的窘迫相比,杜桥眼镜已经开始享受不断抢占市场份额的喜悦。义乌眼镜协会副会长、台州人陈礼贵告诉记者,杜桥每天发到义乌的眼镜有五个集装箱,而且数量还在增长。一些温州人经营不下去已经开始和杜桥人偷偷合作。之所以是偷偷合作,主要是因为最初义乌商城集团与温州客商有约定,经营期间不得转让摊位。在他看来,杜桥眼镜目前占据上风并不是因为产品质量比温州的好,主要原因是杜桥眼镜的经营模式相对灵活,订单无论大小都能够及时组织生产并及时缴货。而义乌眼镜市场的订单的特点恰恰是订单数量小,缴货急。“我们杜桥胜在船小好掉头。”一杜桥经营户告诉记者。
    有关人士认为,决定两地眼镜较量胜负的因素,固然有市场因素,更为关键的是其背后生产、销售模式的不同,最终在义乌这个特定背景下出现的胜负结果。

杜桥模式

    据陈礼贵介绍,目前杜桥镇有600多家眼镜企业,眼镜架年产量1.6亿副,眼镜片年产量7.1亿副,已经形成了镜架、镜片、电镀、模具生产、运输等配套齐全的行业产业链。而事实上,人们通常所称的“杜桥眼镜”应该包括台州杜桥、前所两地生产的眼镜。
    上世纪80年代前,杜桥人以到全国各地补鞋而出名。在这过程中,杜桥人发现眼镜生意好做,于是就偷偷地从广州、温州等地拿了一些,一边补鞋,一边倒卖眼镜。看着前来要货的人源源不断,杜桥人逐渐开始“不务正业”。有人想:眼镜生意好,制作工艺也不很复杂,为什么不自己生产呢?他们扔掉了补鞋机,高薪请来眼镜生产师傅,开始“自起炉灶”。当地政府也因势利导推出优惠措施予以扶持。于是,星星之火很快燎原。仅仅20年时间,杜桥镇就形成了能生产近视镜、老花镜、太阳镜、变色镜、跳舞镜等门类齐全,框架、镜片、配件、电镀、机械、模具等配套完善的眼镜生产产业链。不过,真正推动杜桥形成眼镜产业链的是市场,是杜桥人浓厚的市场意识。杜桥已在全国培育了一张市场营销网。在全国21个规模眼镜批发市场中,杜桥人所占的商位竟达37%,三分天下不止其一。其中,在义乌眼镜市场占比高达95%,可谓独占鳌头。除在外面占领市场外,在杜桥当地,也建设了一个占地30亩、有570余个商位的浙江眼镜城。在这个眼镜城旁,有8家托运处,专门从事把杜桥眼镜运往全国各地市场的业务。其中有5家托运处每天都有车开往义乌市场。每年的1~5月是旺季,每个托运处每天至少有一车货运往义乌。按一般情况计算,每车可运500箱,以每箱300副眼镜计算,以每天发5个车计,等于每天发往义乌的眼镜就是75万副!义乌是杜桥最大的市场,杜桥是义乌眼镜市场的大后方生产基地。
    陈礼贵认为,杜桥眼镜的优势有四个方面。一是发轫于庞大的眼镜销售网络。产业集群最初的萌芽可以有多种情况。而杜桥眼镜集群的兴起缘于上世纪80年代的眼镜销售。当时,成千上万的杜桥人走街串巷推销从温州、广州进货的眼镜,无形中形成了特殊的劳动力群体和销售网络。起先杜桥并没有自己的眼镜生产工厂,随后越来越多的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也诞生了。在销售渠道的保障下,眼镜企业才慢慢地在杜桥这个小镇上开始集聚,就这样眼镜产业群开始萌芽。
    二是发挥集聚经济优势。集群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自我强化的循环,这个循环能促进它的发展。而这种自我强化的循环缘于集聚经济。目前杜桥集聚了上千家与眼镜相关的企业,集聚经济效应充分显现。
    三是推进柔性专业化生产。柔性专业化具有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,小批量、多品种、零库存、低成本和短周期是其主要特征。在杜桥,有1000多家大小不等的眼镜企业,它们生产的眼镜及配件的品种多,顾客可以在短时间内根据自己对镜片和框架的要求定制眼镜。符合柔性专业化特征的眼镜产业,使企业及时地面对市场变化,有效组织生产。
    四是重视社会资本优势。在杜桥镇,企业由于地理上的接近性和企业主之间的特殊关系,形成了特有的社会网络体系,企业之间彼此相互信任。企业以社会网络为基础,常常在口头上就达成项目合作协议,共同承担风险,因此交易成本和协议执行成本大大降低。同时,聚集在一起的企业具有地理上的“根植性”,从而提高企业向外迁移的机会成本。

温州模式

    李少锋说,温州眼镜制造业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就迅速崛起。现在已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化分工、规模化配套、一条龙协作的产业体系。温州眼镜已经走过杜桥眼镜的发展阶段。近三年来,温州眼镜行业产值每年以20%的速度递增。全市眼镜生产总值近百亿元,其中90%产品销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,无论产值和出口都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。目前,温州眼镜业共有眼镜配件、眼镜制造、眼镜电镀、镜片生产及批发零售等1000余家企业,从业人员12万人。其中规模企业越来越多,产值超3000万元的企业40家,30多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。
    “杜桥的眼镜除了价格比我们便宜,还有就是交货时间比我们快得多,同样一批几千副的货,杜桥人也许十来天就能够交出来,但是温州厂家起码要一两个月才能交货,因为温州的眼镜厂家一年在国内外参加几个大展就能拿到够‘吃’一年的订单,所以生产计划早就安排好了,我们这边拿到的属于计划外的订单,自然不可能马上纳入生产流程中。而杜桥那边到处是眼镜生产小厂,他们没有自己的外贸订单,义乌这里一有订单,所有加工企业都可以做,交货速度自然就快了。”李少锋一语道出了目前温州眼镜商真正最头疼的事情。“以前大家觉得义乌的客商档次不高,其实这是暂时的,交货时间这个问题倒更麻烦。”李少锋一直没有跟随大流撤出义乌,因为他的生意模式更接近杜桥人的做法,所不同的是他销售的都是温州产的眼镜。而据记者了解,目前留在义乌的温州眼镜商也大多是采取到温州厂家拿货的方式,有些温州经营户为了解决交货时间慢的问题,就采取了存现货的方式进行经营,在淡季的时候到温州眼镜厂选定款式、下订单,到了旺季,就可以用提前订来的现货来交易了。“这样做风险比拿订单的大,但是如果眼光好,生意还是不错的。”一温州眼镜商向记者透露了自己在义乌常驻下去的经营之道。

两种模式的较量

    在义乌眼镜市场,杜桥眼镜在和温州眼镜的较量中,表面上看起来已经完全占据了上风。但是这样的胜利最终能否持续?对这个问题,陈礼贵认为,这样的优势可能并不能保持长久。因为,杜桥的这种模式有很大的经营风险。一个企业在不知道或者无法完全掌握市场前景的前提下,开模具、做样品投向市场,一旦这些产品都不被市场认可,前期的投入就意味着亏损。另外,他认为,杜桥眼镜企业规模偏小,产品档次偏低。眼镜产业对企业的规模、技术、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都不高,产业的进入壁垒低,产品多数档次不高,经营以“低质跑量”为主。最终导致企业间竞争的最终形式就是价格战,行业利润日趋微薄,而其他成本如原材料、商务成本等不断上升,企业举步维艰。不久前,几位特意从义乌赶到杜桥采购眼镜的中东客商,实地了解后,最终因考虑到杜桥眼镜的档次低、企业规模小而放弃了这笔生意。
    李少锋认为,温州眼镜行业的今天应该是杜桥眼镜发展的未来。之所以在义乌,代表未来发展趋向的温州眼镜不敌杜桥眼镜,既有义乌眼镜市场目前需求档次相对较低的原因,还有市场布局、商城集团宣传不够等外部因素,从产业内部来看,温州眼镜的营销模式以及经营模式的确存在一些问题。这些问题导致温州眼镜在内销市场受困、在市场反应能力上的弱化。几天前,让他感到欣喜的是,一个马来西亚客商在眼镜市场整整转了一天后,第二天就直奔他的摊位问道:“你是不是温州人?”李少锋说是。对方说,他转了一天就是在找真正的温州人,他就想和温州人做眼镜生意。说到原因,他告诉李少锋,原来他都是通过香港中间商和国内眼镜商做生意。他发现温州眼镜不仅质量不错,而且不会发生数量短缺。而其他地区的客商都或多或少发生了类似现象。